首单!海南会是蓝碳交易的破局者吗?

碳道小编 · 2022-06-15 17:06 · 阅读量 · 3374

摘要:今年5月31日,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引起了行业关注。在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背景下,蓝碳资源经济价值的开发,也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会。“双碳”目标提出已有一年多,为什么国内蓝碳交易市场到现在还是一片“蓝海”?阻碍和破局之路又在哪里?海南会是引领者吗?

 01 — 
我国蓝碳交易现状如何? 
今年5月31日,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紫金国际控股和海口三江农场就其红树林修复项目近5年产生的3000余吨碳汇量达成交易,交易额30余万元。购买的碳汇量将用于用于中和企业在办公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而交易收益则将用于项目区红树林的管护和周边社区和学校的公益项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毛东利厅长表示:“此次蓝碳生态产品的签约交易,是我省蓝碳资源价值转化的实质性突破,为把海南优质的生态资产转化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资本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此之前的2021年4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打响了我国开发蓝碳交易项目的第一枪。项目保护区内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通过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预计在2015至2055年间可减排16万吨,年均减排4000吨。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66元/吨的价格购买首笔签发的5880吨减排量。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每吨约100元的减排量,比湛江首批交易时的66元/吨高出了50%尽管区域和项目类型不同,但在短期内蓝碳减排量价格的上涨趋势却十分明显。

湛江红树林(图片: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9月,海南陵水县林业局开始对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探索,符合VCS标准的“海南陵水红树林蓝碳项目”计划开发2016-2021年间在新村和黎安两镇的2882亩(192公顷)新造的红树林碳汇,预计2016-2046的30年时间内产生82421吨减排量,平均年减排2747吨。
按照海口三江农场项目首批碳汇成交均价100元/吨来粗略计算,陵水红树林项目的30年碳汇量交易价值将超过824万元。据海南省林业局表示,海南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扩大湿地面积,2025年底前新增红树林湿地3万亩。如果能对其进行妥善规划和开发,所产生减排量的交易价值每年能达到上百万元,而这还仅仅只是在红树林这块。如果再算上其他蓝碳资源,甚至每年都有可能达到千万级别。纵观全国多个沿海省份,蓝碳交易市场蕴含的商机和价值已经无需多言,但为什么国内蓝碳市场的成功开发案例却还是寥寥无几?
 
 02 — 
我国蓝碳交易存在哪些阻碍? 
(1)缺失统一方法学和技术标准体系
要想将蓝碳资源开发成减排量,必须依照相关的方法学和相关的评估方法,比如红树林碳汇开发通常选用CDM机制下的《退化红树林栖息地的造林和再造林(AR-AM0014)》。但这一方法学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13年,由于时间久远,内容并不一定合适现阶段蓝碳开发的实际情况。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在进行尝试,如2020年深圳开发的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以及厦门大学陈鹭真团队的《红树林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但目前国内蓝碳研究相对滞后,仍需要一个与国际接轨,同时又适合国情的统一蓝碳开发方法学、并建立起相关技术标准,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及监测评价体系。
(2)供需量小,统一的蓝碳交易市场尚未建立
目前交易的方式有买卖双方直接签署协议、通过部分产权交易中心和在支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试点碳交易所进行。但对于供给端来说,由于国内方法学缺失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蓝碳开发经验不足,项目耗时耗力,导致目前的成功案例较少,产生的减排量自然也不多。对于需求端的客户来说,目前由于蓝碳无法在CCER机制下进行交易,重点排放单位无法使用蓝碳减排量进行履约,制约了蓝碳的市场化运作。目前购买的企业也主要是用于自身业务或活动的碳抵消,使用场景单一。在供需两头遇冷,没有统一蓝碳交易市场的情况下,难以汇聚资本形成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
(3)生态系统退化,法律约束缺失
当前国际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因海洋污染和气候灾难,滨海生态系统持续退化,蓝碳资源遭到破坏,使得蓝碳开发与利用受到影响。此外有学者指出,蓝碳交易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必须将蓝碳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前提是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清晰的产权归属与范围界定。当前对于蓝碳生态系统归属和治理权责尚不明确,对于蓝碳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立法仍在摸索阶段,这都会给市场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03 — 
海南如何引领蓝碳变现破局之路? 
(1)制定蓝碳方法学研究和标准: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学术专家机构,实现对蓝碳的系统性监测,加强对蓝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蓝碳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等的科学研究,建立蓝碳科学数据库,增强对蓝碳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制定蓝碳开发统一核算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蓝碳价值评估体系,引领蓝碳国际标准制定
(2)建设国际化蓝碳交易场所:将海碳中心打造成全国,乃至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性蓝碳交易中心,并在差异化发展中,开发更多蓝碳产品及衍生碳金融产品,提高市场活跃度。且定位于国际,能够很好地吸引国际资本,增强蓝碳国际合作,推动规范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实现蓝碳市场化交易、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的有效结合(海碳中心如何做?点击→延伸阅读)。
(3)构建蓝碳相关碳普惠体系:拓宽应用场景,鼓励、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蓝碳项目的开发和交易中。一方面缓解财政主导的生态补偿压力,另一方面,能够让民众更多地参与到蓝碳保护与修复工作中来。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为企业和个人开设碳积分账户,为积极开发和参与蓝碳项目的行为赋予碳积分。设定碳积分和减排量的兑换标准,使碳积分能够再转化为碳普惠减排量进入交易体系。  
 04 — 
海南会是蓝碳交易的破局者吗?
海南有丰富的蓝碳资源,为此专门成立了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省长冯飞亲自参与揭牌仪式,加上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运营的海碳中心,这些举措可见当地政府对蓝碳资源开发的重视和对于挖掘蓝碳资源价值变现的布局此次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是将蓝碳资源价值进行转化的有益尝试,为下一步海碳中心推出蓝碳主打产品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虽然目前蓝碳开发存在着方法学与标准体系缺失、市场供需均不足等问题,但挑战也是机遇,海南可以借助天然的资源优势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抓紧蓝碳研究开发,引领标准制定,推动海碳中心更好立足于国际化定位,为全国乃至全球探索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海南方案。也许蓝碳是未来生态系统碳汇易的破局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Impact MICE 全球科技影响力投资大会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